0736-22006141
前些天,谭主谈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环境的问题:
大环境不好,这是全世界的感受;锲而不舍地完善自身,这是中国的选择。因为有自我的改变,我们也在改变着大环境。
在留言里,看到不少人感同身受。不过,也有人有疑问,从体感上看,我们的问题好像还不少,那信心又在哪里?
说起信心,其实每个人的发展都会遇到艰难险阻,这个时候,就需要筑底的东西。优势,恰恰就是筑底的基石和突围的可能。
看中国经济也是一样,要说信心大小,不如聊一聊信心与优势的关系。
今年年初,对于世界经济的走势,相关国际组织给出了一些积极的预期,但一年过去,结果并非如此: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《世界经济展望》中,开篇即写道,“全球经济蹒跚向前,缺乏动力”。
世界银行最新的《全球经济展望》,用了“增长放缓、金融风险”做标题。
根据瑞银预测,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,并且市场波动可能加剧。
很明显,增量的问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台前: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?
从区域看,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,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。其中,中国一个国家的贡献就将达到三分之一。
今年,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.6%,远超全球经济增速预期,但2024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.2%,出现放缓的迹象。
这背后的一个原因,是贸易壁垒。这个问题,在过去几年一直存在,但透过一个细节,我们能发现,中国带来的一个变量:
2019年,针对贸易壁垒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建议是,中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缓解关税影响,以保证经济增长,今年这个建议变成了中国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改革,促进亚洲的经济增长。
无论关税还是技术限制,当然都是问题,但世界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,已经从外在的问题如何解决,变成了发现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正在出现的新的内生动力。
这背后,是中国的实践给了世界希望。
与三年前相比,今年前10个月,中国对外出口增长100%以上的品类,有12个。其中,“车辆及其零件、附件”这个品类,今年的出口总额最高,达到了千亿美元的数量级。
有预测指出,2024年年初,算年度数据,中国有望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增量在哪里,预测中也提到了——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从传统制造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,汽车是各种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,也是产业链最长、最复杂的行业之一。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,中国实现年度出口第一还是第一次。原来,中国尝试过搞合资等办法,结果是,只能在低端车市场徘徊。
几年时间,中国用新能源汽车突围,冲破全球发展的阻力。这说明,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足够的代表性,它指向了一种发展方式。
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概括为:优势叠加。
在世界范围内比较,德日有一流的制造业,美国有一流的信息产业,但都没有转化出发展电动汽车的绝对优势。反而是中国,找到了同时发挥二者相对优势的路径。
今天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正在垂直集成各个垂直领域的资源:
在长三角,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个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,这里的一个地级市,就可以覆盖动力电池生产32个重点环节中的31个,产业链完整度达97%。
随着当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,形成全产业链的完整配套后,就可以转化出在一个行业中整体性的领先地位。这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抵抗全球贸易阻力最大的资本。
一个细节,可以反映这种不可替代性。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外出口,不只是出口整车,而是会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,“搭车出海”。其中,最突出的,就是中国的核心技术之一,电池。
经历近二十年的培育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,尤其是电池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,目前技术和产能产量、市场竞争力均已全球领先。2022年,中国电池产能占全球的78%。
根据预测,到2030年,中国的电池产能仍将占全球主要份额。看到中国在电池技术上的领先,欧美也在加紧布局,提升产能。对此,《经济学人》却给出了这样一句论断:
无论欧洲和美国花费多少钱试图追赶,中国的电池主导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持续。
这话,看起来有些绝对,但却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,当发展优势被放的足够大,一定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。
面对当前全球经济趋缓的根源性问题,中国给出的解法正酝酿成熟。
中国经济相对优势的整合和叠加,正在放大成为新的生产力。锻长板扬优势,不仅增强我们的发展韧性,也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上生长、向好突破。立足优势,中国经济用主动作为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。
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个足球场,那这个赛场上,有不同球员,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,优势也各不相同。
对不同区域、省份,不同地方而言,他们又如何立足自身的优势,实现优势放大和发展?
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就从中国潜力更大的地区,中西部内陆省份说起。
过去几年,这里正发生着一个显著的变化。今年前10个月,出口总值排在前列的省份中,有不少就是中西部内陆省份。在中西部内陆省份中,位列前三的是:
四川、安徽,河南,出口总值都在600亿美元以上。
再看增量,与2019年同期相比,今年前10个月,中西部省份中:
安徽,增长85.7%
湖北,增长72.1%
江西,增长65.4%
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时期里,反而不断打通与外部的连接?他们的动力源是什么?
就拿其中重复出现的安徽来说。
与三年前相比,今年前10个月,安徽出口增长在3倍以上的品类,包括锡等金属及其制品,车辆及其零件、附件,以及一些加工类食品。其中,车辆及其零件、附件的出口总量遥遥领先,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。
为什么安徽汽车出口的变化格外突出?
安徽的资源禀赋,可以从三条线索中去寻找:
早在近20年前,中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,就被定在了安徽的首府,合肥。发展新能源汽车,安徽首先就有产学研转化的优势。目前,安徽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,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全覆盖。
在生产端,安徽今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重镇,江淮,原本就是老汽车工业城市,完整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蹒跚起步到引领世界汽车潮流的几十年。
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,合肥也是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。也就是说,曾经配套传统产业,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核心器件生产,能够重新与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整合的需求耦合。
这些特性一旦结合起来,被放大,它产出的效果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。
并且,由于这种优势的发挥基于本地产业的特性,这就又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形成了差异。
这种优势的发挥,在某种程度上也打破了一些被放大的焦虑,总有一些声音强调,现在中国的产业链向印度、越南转移已经越来越严重。
生产供应链的进出本属正常商业现象,但中国广大的内陆省份并非不能借助自己优势的放大和发挥,承接住发展机遇。
谭主就注意到这样一组来自美国媒体的数据:
自2018年初以来,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,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增长了94%。
自2018年初以来,印度的出口增长了41%,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43%,越南的出口增长了56%。
显而易见,中国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,远远高于印度和越南的出口增速,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中西部内陆省份相比越南和印度这些地方,都找到了自身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。
这些新的竞争力,可能是新的产业,也可能是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对原有优势产业赋能带来的蝶变效应。
理解这一点,其实从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一概念也能窥见一二。
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,并非没有焕新的潜力,从动力增长引擎辽宁看,辽宁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2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.6%。今年前10个月,辽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.9%,高于全国增速。
实际上,黑龙江工业底子一直谈不上好。2013年-2022年,黑龙江第二产业GDP增速就持续低于全国水平(除2020年),且差距较大。但黑龙江并非没有优势:
在战略定位上,黑龙江的首个重要定位是,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。作为“中华大粮仓”,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、商品量、调出量三大指标稳居全国首位。
农业不是新兴产业,但农业关乎国家安全,农业本身也可以变得新。
以北大荒为代表,目前,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.7%以上,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7.07%。这指向了黑龙江的一个发展方向是,用绿色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来使传统行业找到与新质生产力接轨的通道。
所以,与传统科技研发从0到1的思维不同,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也是一种同时关注从1如何到100的认知框架。
新的技术和手段要追随,但不是要丢了自己的优势。中国的整体优势,恰恰是不同省份、不同区域的自身优势叠加组成的。
中国不断挖掘和释放自身的优势,同样在给全世界积聚和酝酿新的可能。
就在12月2日,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。在现场,谭主注意到一个细节,现场有不少中外企业联合展区:
国药集团联合GE医疗共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代表展区;
高通公司与中国企业共同展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案例;
北京中德产业园展区集聚了一批中德“隐形冠军”企业......
这些中外企业连接的节点,都是高技术产业领域。从这样的“连接”中,我们不难发现,中国培育的新质生产力,还正在酝酿一种新的趋势:世界,和中国共享技术红利。
前不久的另一场国际展会—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也印证着这种趋势。本届进博会,创下了很多“历年之最”,其中有两项特别值得关注:
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,数量为历届之最。
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,超过前两届的总和。
这背后,是中国创新的一个特点:创新者在中国会选择紧贴市场,跨国企业也会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。
原因也很简单,特别是针对头部企业,如果不寻求中国市场中的机遇,就可能重蹈柯达、诺基亚这样的覆辙。
目前,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国企业数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
数量规模庞大、涉及领域几乎无所不包的中国企业,让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有了最丰富的落地应用场景。
在一些进驻中国几十年的外资企业中,这样的体感格外强烈。
就拿进驻中国30年的全球头部精密测量企业,海克斯康来说。30年前,海克斯康在中国的生产线连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,今天,它已经在根据中国手机行业外观检测的需求,研发新的检测设备。这样的研发,全流程都在中国国内。
并且研发出的新技术,现在已经出口到了欧美各地,用于广泛的产品检测。
也就是说,中国市场之“大”,恰恰是创造新事物的可能性大,落地实现的机会大,带给世界的想象空间大。而如果丢弃这块空间,失去的机遇之大,也可想而知。
再对这几年外企来华参展的行动做纵向观察,更能够发现中国懂得放大优势的智慧。
中美贸易摩擦的这几年,美西方国家持续渲染对华“去风险”,但实际上,美国企业一直是最积极的参与者。
可以看看2012年到2021年,中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一组数据:
研发投入从1763.6亿元增加到3377.4亿元,增长91.5%;
研发人员从59.5万人年增加到71.6万人年,增长20.4%;
有效发明专利数从6.8万件增加到24.1万件,增长255.2%。
这样的数据背后,正是中国在磨砺自身优势的同时,创造的优势集聚和外溢效应。
谭主这两天在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现场,和德国著名投资家,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得·荣根聊了聊。他告诉谭主:投资高科技就是投资知识,中国具备强大的知识能力,投资知识就是投资未来。
投资中国的外溢效应在中国周边,体现得最为明显。
亚洲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区域,而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,已经表现出显著的高科技驱动的特征。
其中,零售、汽车与工业制造、高科技和医疗保健,四个细分领域的贸易额,已经占到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贸易额的78%。
其实,回看中国整个发展历程,我们最初人口众多,于是中国首先就凭借人口规模的优势,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,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。
但是中国没有停留在满足于“人口数量红利”的低质量阶段,而是一步步把中国的人口优势,转化为人才优势,转化成工程师优势、科学家优势。现在这样的优势,又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。
放大优势,给了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支撑,更使我们具备了反哺赋能全球生态的可能性。
走在前、勇争先、善作为,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积极因素,再加以整合、塑造优势的过程。
中国,是这样走过来的,对于当下每一个地区、每一个人,同样也适用。
2023年11月30日,星纪魅族集团在武汉顺利举行“2023魅族秋季无界生态发布会”,正式发布魅族21旗舰智能手机,魅族21旗舰手机共有三个版本,其中8GB+256GB版本售价3399元、12GB+256GB售价3699元、12GB+512GB售价3999元。
魅族21旗舰智能手机拥有行业首款1.74mm超窄四等极边、行业唯一纯白面板、Aicy灵动环等惊艳设计,并搭载了最新的 Flyme10.5系统,用独属于自己的光环铸造魅友心中的“白月光”,将大家的“梦想机”带进现实。
熠境呈现,窄出美学新天际
魅族21采用全新升级无界美学设计2.0,创新性打造“无界平衡”,只为做出最具平衡美感的魅族手机。魅族21采用三星6.55英寸极窄四等边直屏,以1.74mm极窄边框,挑战全球最窄物理四等边三星旗舰直屏,以对称平衡造就不凡之美,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新体验。在此基础之上,魅族21还拥有行业唯一的纯白面板设计,以独当一面的极致美学,打造“魅族最美直屏王”。
魅族还正式宣布,未来所有白色面板手机将永久命名为“魅族白”。
在美学上魅族从未妥协,细枝末节方展精湛技艺。魅族21天线带与摄像头处于居中对称位置,一丝一毫之间尽显和谐之美;星阵后摄黄金排布,视觉间距更加舒适;极致1.69mm凸高设计,以镜环工艺彰显细节品质;50:50机身平衡设计,配合198g/7.9mm轻薄机身带来的出色手感,实现上手即享受,让用户体验自如、玩转指尖。
在后盖设计上,魅族21创新性地将环闪全面升级,打造了 Aicy灵动环,将智慧 AI助手化作 Aicy灵动环陪伴于用户左右,这也是发布会 Slogan“独具光环”的由来。
Aicy灵动环拥有多场景可交互环形灯系统,无论是通知、来电、充电,还是音量调节、游戏等场景,Aicy灵动环都能通过有温度的多彩变换,展现 Aicy智能助手对用户的无微不至。同时,作为 Aicy智能助手的硬件延伸,它不仅是情绪价值的载体,更是联动手机与生活的情感纽带。
配色方面,魅族21共有四款配色:敢为不凡的无界黑、始终如一的魅族白、彰显格调的灵动紫和席卷潮流的锐意青。每一款颜色都在致敬经典与追逐时尚潮流中,探索无界美学的独特一面。
全新旗舰算力中心,造就性能体验新高度
性能方面,魅族21搭载第三代骁龙8算力中心,全新一代骁龙旗舰处理器兼顾了高性能与低功耗,造就魅族旗舰性能、体验新高度。搭配至高12GB RAM+512GB ROM超级闪存组合,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重度游戏,魅族21都能带给用户更流畅、更痛快的畅玩体验。
并且,魅族21还搭载了超大面积的散热系统,拥有37345mm²散热总面积和4045mm² VC液冷散热板,散热更快更高效,搭配“冰界”降温技术,让游戏畅玩更加恣意。
魅族21还配备了一块支持至高120Hz刷新率的 AMOLED臻彩屏,采用三星旗舰级发光材料,峰值亮度可达1800nit,在亮度大幅提升的同时,功耗还进一步降低。同时三星钻石排列像素点让画面清晰锐利,色彩细腻自然。
交互方面,魅族21采用全新升级交互体验铁三角,让手机迈入“旦用难回”新高度。魅族21配备了 mEngine Ultra旗舰横向线性马达,搭配魅族自研的全链路振感解决方案,为系统定制500+种振动体验,让触感享受更上一层楼。同时,基于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指纹方案,焕新升级的 Ultrasonic mTouch2.0可实现0.075s疾速解锁,超越传统指纹、人脸识别的安全保障,识别更精准,解锁更疾速。
除了性能硬件外,魅族21的影像系统也得到了大幅升级。魅族21此次搭载了最新的真·2亿瞬息旗舰影像系统,携手三星联合优化星流影像算法、支持 P3全链路色彩、采用全新智能 ISO Pro技术与多焦段无损变焦技术,并具备臻彩人像模式,全面发力打造精彩的“亿”级影像新体验。此外,32MP超清前摄搭配全新 AI人像焕颜算法,让瑰丽自拍,美得出彩。
影音方面,魅族21采用大师级双·超线性扬声器,搭配超动态扬声器技术,通过新一代全灌粉工艺和魅族声学调校,魅族21音质表现得到全面升级,并且还成为了首款通过QQ音乐“臻品认证”全景声外放的手机。不管玩游戏、还是看电影,魅族21都能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听觉感受。
续航方面,魅族21拥有80W Super mCharge超级快充与65W PD快充的组合,兼容行业通用快充协议,高速补能,快人一步,配合4800 mAh大电池,让续航焦虑,从此消失。此外,拥有 OneMind智慧引擎的加持,魅族21能够针对用户使用习惯进行学习,并基于动态分类内存回收,MRG多轨能效调频功能,保障使用流畅度,并智能优化整机性能调度,实现性能、功耗最优解。
互联万物,构筑“多全沉融”新生态
出色的硬件是为了更优质的体验,魅族21在系统上同样迎来了跨越式升级,以 Fyme10.5为核心,构筑多终端互联新生态,通过与汽车以及 MYVU的融合,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移动互联体验。
并且,在全新的 AI智能赛道上,魅族 Fyme也将支持 Flyme AI大模型智慧引擎,通过更智能的交互方式与信息沟通形式,为用户带来更懂人心的 Aicy智能助手。
全新的 Aicy智能助手拥有海量知识库,堪称一本即问即答的百科全书,对于自然科学、生活知识、健康常识、情感问答等各方面问题,Aicy都能推理和总结出对应的回答。不止如此,Aicy还能帮助用户写作、画画、规划出游日程,担当随叫随到的私人助手,全方位高效解决工作/生活中的各种问题。
依托 Flyme AI大模型的能力,魅族21的图库升级了 AI搜图、图片扩展、魔法消除、AI写真等多个重磅且实用的功能。如 AI写真,用户只需上传一张自拍照,分秒之间,AI就能生成专属于你的写真合集;而 AI搜图,能够让用户的搜索不再仅限于一些常见的事物分类名称,还能加入对颜色、动作、场景、氛围的描述等特征,搜索更加精准。
在与智能汽车互联方面,魅族21还升级了与 Flyme Auto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,为用户带来更顺滑、更无界的移动出行新体验。
当手机和车辆连接后手机应用、应用通知等内容无缝流转至车载大屏,离车后自动抹除,时刻守护隐私数据。此外,手机中的应用和插件无缝流转至车载大屏,无需安装、流转不费流量,打造可见、可听、可触碰的专属体验。
除此之外,魅族21还能够通过 Flyme Link与全新发布的 MYVU AR智能眼镜实现无感互联,使用手机算力为 AR智能眼镜赋能,让手机的内容从指尖扩展到眼前,给用户带来畅享多终端设备无界流转的融合体验。
12月5日,魅族21将在线上线下全渠道首销,即刻起可前往魅族商城、魅族线下零售店、京东、天猫、抖音、快手、拼多多进行预定。参与预定享12期免息、限量赠移动电源。
与魅族21旗舰智能手机一同亮相发布会的还有魅族旗下潮流品牌 PANDAER的众多新品,包括拥有多款全新主题的魅族21 PANDAER妙磁抗菌抗摔壳与魅族21 PANDAER无尘秒贴钢化膜,为魅族21提供抗菌又安全的保护;PANDAER35W自带线移动电源,采用线机一体式设计,让出行更轻便,续能更持久;PANDAER降噪耳机1s与 PANDAER游戏耳机也正式发布,低延时、高颜值,为用户带来全新升级的更出色连接体验;拥有全新设计及工艺的 PANDAER MOD机械键盘与全新主题的白金独角兽超触感键帽也于发布会上亮相,11月30日同步开启超限量众筹。潮酷搭档,时尚玩家,PANDAER只为高颜好品质。
咨询热线:0736-22006141
邮箱:22006141@chinaren.com
地址: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
关注1分快三赚钱平台获取更多有用资讯